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家庭中医药》 > 2003年第7期
编号:11086194
暗访心理门诊(二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3年7月1日 《家庭中医药》 2003年第7期
     此话绝非危言耸听。在我国,普通精神病患者的得病率始终都呈上升趋势,由上个世纪50年代的0.27%上升到 70年代的0.54%,80年代的1.11%,到了90年代末,更是高达1.347%。也就是说,我国目前至少有近1700万精神病患者,其中,重症患者就占了半数以上。

    应该说,我国目前的心理门诊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。那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,大多数只是一些靠着仪器的帮助,开开镇定药的“心理医生”。有一些医院还给病人做智商测定,5分钟测出一个人的智力程度,仔细想想,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!

    而一个也许你并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是:中国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患的人群却在不断而又悄悄地扩大着。除去患者得病的轻重程度不计,就其广泛性而言,目前患有各种心理疾病的人数却是惊人的,高达20%左右。也就是说,中国至少有2亿人存在各种心理问题,尽管有轻有重,或是曾经有过或正在患病中。更让人咋舌的事实是:目前心理疾病在我国所有疾病的排名中居于首位,已超过诸如心脑血管、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在社会富庶、科学发展、现代化进程曰益加快的今天,心理疾病已悄悄地找上了现代人。

    事实上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对这些现象并不陌生——

    白天明明已经觉得很累了,以为只要脑袋一沾枕头就能入睡,可一躺下来,脑子却分外地活跃起来,各处纷乱繁杂的念头不断变幻,数羊、深呼吸等各种手段都试遍了,脑子却越来越清醒。

    当你已经出门后,明明记得房门是锁上的,还特意来回拽拽,煤气阀门也已关好,并把开关看了又看,可等到人到了外面,却还要禁不住担心:房门真的锁上了吗?煤气阀门真的拧紧了吗?最终还是忍不住要跑回去看个究竟。

    在单位里做事,有时也挺烦恼。看文件,领会其精神,看第一遍,是这么理解的,看第二遍,又那样理解,等到第三遍,可能另外又冒出一种理解。想问问别人,却想:这种事都要问他人,人家会怎么看自己,不问吧,又怕在工作中造成失误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也许你会说:哎呀,自己周围不是天天都有这样的人吗,甚至自己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症状哩。对了,这下你该明白了,心理疾病,其实常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,距离我们只有咫尺之遥。

    世界卫生组织是这样为健康下定义:一个人只有在躯体、心理、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康时,才能说这个人是健康的。

    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又是怎样的?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、心理学博土桑标教授介绍,首先,要认识和接纳自我;其次,有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:第三,正确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挫折,要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。

    按照这些科学的标准,中国人中,又有多少人拥有完全的心理健康呢?为此,记者作了1次小型的调查——

    刚从学院毕业跨进单位,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,时时有一种想逃进象牙塔中的欲望的小周,最近心情一直有些“灰灰的”。可问他是否试着去看看心理医生,回答是“看心理医生?没想过,我又没心理变态,还没到那一步吧。有烦恼,和朋友说说就可以了。”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夫妻关系一直不好,吵吵闹闹几十年的老妈妈,和丈夫吵了架后有时只能暗暗哭泣。笔者问她会不会想到看心理医生,老妈妈反问“心理医生是什么?他能改善我们的夫妻关系吗?算啦,家丑不可外扬,又不是什么好事。”

    一位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严重毛病的小青年,多喝几杯水就想会不会得了糖尿病,心跳加快了几下就怀疑会不会引起猝死。笔者建议他去看看心理门诊,小青年回报以陌生的眼光:“有没有搞错?得病了应该去看专科医生。心理医生?我心理没病!”

    只有一位长期患失眠病的白领表示想去看看心理门诊,因为她觉得“心理压力太重,虽然钱赚得多,付出的同样也多。去看一看减轻一点压力,顺便再配点药。”

    虽然心理疾病离我们已经很近,但是心理门诊,在很多人的眼光里,尽管称不上是洪水猛兽,到底还是一桩事不关己的玩意儿。去看心理门诊,似乎总是带有那么点躲躲闪闪,总也脱不了那么点“神经病”的心虚。 于是,社会变得富庶,生活曰益满足,幸福却反而越来越远了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于是,在医院里,就有了那样的病人,跟医生说自己心跳过速,经常有早搏,心电图检查的结果却是一切正常;经常拉肚子,有时还便秘,可肠胃镜检查下来,却无异常。于是,越是查不出来越是担心,越担心越是要查,循环往复,医生头痛自己也头痛……

    毋庸置疑,在个人的身上,有遗传的因素,有早期家庭环境的影响,早期经验的刺激,也有个性、承受力的因素。从性格特点上来看,一般说来,A型气质行为的人(不同于A血型,它是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人类性格或行为分型)性格急躁、争强好胜;或内向、敏感、胆小、暗示性强、心理可塑性差,依赖性重的人,遇到长期无法摆脱的不良心理刺激,就容易产生强烈和持续的情绪障碍,情绪低落,兴趣减退,明显的疲乏、焦虑不安。同时由于植物神经的失调可以产生多系统不同程度的身体症状,那些医生查不出源头的疾病,常常就产生于此。

    而另一方面,心理疾病覆盖了如此广泛的人群,也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。

    专家们的说法是,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速度越快,程度越高,竞争越是激烈,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也就越高。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曰益深入,社会竞争不断加剧,劳动力重新组合,人口家庭结构发生变化,原有以传统家庭为基础的社会支持网络被明显削弱,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,心理卫生问题曰益突出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同时,一些中国人面临的精神支柱的丧失,或许比竞争的压力更具杀伤力,尽管这种伤害往往比较隐蔽。金钱至上,短时期内可能会带来物质生活的满足,有一种虚假的幸福感觉,但从长远来看,丧失了精神支柱,只懂拜金主义,必将只剩下一架空虚的躯壳,而没有了灵魂,在无根的空中飘来飘去。

    形势是严峻的,而我们的准备却远远不够充分。

    在那些综合性大型医院,因为缺乏心理疾病的诊断、治疗经验,致使许多由心理问题引起的身体疾患层出不穷。根据临床上的一项统计数字表明,生理上的疾病,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属于器质性病变,而另有三分之二是由各种各样的心理因素引起的。也就是说,所谓的 “心病” 已不只病在“心”,还会引起全身多系统的不适。要能找到这样的病因,则要求综合性大型医院的医生们具有足够的心理学知识,有一只灵敏的“探头”。 另一方面,我们的心理保健人群还远远不够。事实是,我国现有精神科医生不足? 万人,其中受过正规训练的还不满半数。目前正在执业的心理医生还不到2000入,也就是说,我国每百万人口中平均只有24名心理工作者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心理咨询是一项高智商、高科学、高知识含量的脑力劳动。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,应该是受过专业训练,精通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,而且也有深厚的社会生活经验。心理医生提供的服务,不是一般性的语言安抚、鼓励、说教之类的大路货,而是具有系统性、结构性和深层次的心理干预。

    在美国,有四种与职业有关的心理专业:临床心理学、咨询心理学、学校心理学、工业和组织心理学。

    临床心理学偏向于精神的治疗,培养的是心理医生,咨询心理学侧重于一般的心理障碍,培养咨询心理学家;学校心理学培养的是学校里的心理学教师;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则是为工厂企业、机关组织里输送心理咨询人才。美国的心理诊所开业,牵头的必须是获得博士学位的咨询心理学家。人员的构成上,包括咨询心理学家、学过心理学的心理技术人员(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),经过培训的助理人员。

    相比之下,国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,心理学的基础就要薄弱得多。综合性大型医院的心理门诊医生更多的是学医出身,有着医学学士、硕士甚至博士学位,却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知识。而一些心理咨询人员甚至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,仅仅凭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满腔热情在做这项工作。可见,中国的心理医生,还有着一段漫长的职业化道路要走。

    (编辑 舒晓奋), 百拇医药(东 方)